钵水母
 
- 主题
- 3
- 注册时间
- 2016.4.7
- 在线时间
- 47 小时
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鉴于现在只做测序难发文章,请教16s及宏基因组测序做完后,验证方法。
是挑几个做qPCR么?或者有什么其他验证方法?
个人感觉8楼和9楼朋友说的很有道理。
9楼是说总思路,8楼是流程。
另外,5楼的给出了一个现阶段流行的一种套路。
本人参考了各位建议,想了很多,现在就个人思路总结下:
微生物研究难点:难人工分离培养~! 所以现在有了宏基因组。
也是楼下朋友说的,宏基因组等只是预测。我个人结合朋友们的回家总结了这些后续研究思路;
a、分类学研究,即预测后的人工分离培养。用于确定环境微生物的确切信息。尽量多的培养提取微生物,从而验证环境微生物预测,完成试验猜想。具体培养方法就如同楼下朋友所说,用不同优势培养基培养、扩繁、提取、测序。
b,多组学验证预测。就是从不同层面的再次预测。方法就选用二代、三代测序,从蛋白、甲基化(只是举个栗子,不一定就真的就是这。形态学、代谢组、转录组等不同层面。)。。。。等等再次预测,以达到相互印证。
c、基于方法a的后续进行形态学、代谢组学等研究。不测序,直接在培养扩繁过程中研究形态学、代谢等。。。
d、meta分析。个人想到的一个方法。这个meta分析是需要结合研究课题的目的,从试验问题出发,通过已有的大量测序数据(同行或类似结果),从统计学角度对自己试验结果可靠性的一个评估。从而再回归到本研究目的,一定程度上解决自己的试验问题。meta分析需依据相似环境的结果,这个我只是个想法,可能不太成熟,希望各位补充
期待大神的出现,欢迎各位继续批评指正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